重庆南山一棵树的幻想……(散文)
李运祥(彝)
今天晚上,就在此时此刻,我独立在山城重庆长江南岸南山的一棵树,黄角树前,春风拂面,背靠南山绿幕,居高临下,只见美丽的山城灯火灿灿……在这诗意的灯火映照下,星光点点……
南山的这棵树,屹立不倒,树影婆娑,守护南山,守护着长江,守护着重庆……
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,前不久,我不知道,这个故事是真是假,但我被感动了。
这棵树告诉我说,前不久,把我种下的那个男人去世了,他就躺在我的影子下……
出殡那天,天上下着雨,重庆所有的灯都在晚上打开了,所有的人都来了。我对他们不太熟,甚至好多人我是第一次见,但见他们你一言,我一语,口语相饥,唇枪舌剑……我不知道他们都在争论什么,后来我才知道,他们要为我搭台修路,让人们来陪孤独的我,让人们站在我的树下,看重庆山城的夜景,看长江滚滚……让我永远留在这里,万古长青……
我刚来这里的时候,这附近已绿树葱葱,鲜花伴绿树环山绕,让我感到无比温馨,如我初见种下我的那个朴实无华的男人一样。他用心含情,为我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,让我落地生根,他满腹心事,强忍爱人失去的悲痛,满脸笑容地把我植入地下。从此,我们根连着根,心挨着心,相依相偎……他给我浇水、陪土、打枝……我为他遮风挡雨,让他靠着我乘凉,说知心话,我了解他,也同情他,对他越来越熟,我们相依相伴,让他离他爱的人越来越近,耳鬓厮磨,肌肤帖着肌肤,血脉相通共融……
光阴荏苒,我在他的精心呵护与关爱中慢慢长高长大,根深叶茂,他需仰视才能望到我,但我看到他开心,也很欣慰……
从此,男人开始每天都会来看我,抚摸我,坐在我的影子里休息,眺望山城重庆的白天和夜晚,也许也看长江,还有嘉陵江……
为此,我想起了这样一记话,每一棵树都是从前一个人的灵魂,回来寻找它自己。因此,我用我的影子紧紧地包裹着他,把他融化进我的身心,让我们融为一体,变成枝,变成叶,一起迎风招展在南山上……
日子过得很快,男人老了,瘦了,头发胡子都变白了……我却更高更茁壮了。男人的身体变小了,缩短了,变矮了,身体也越来越单薄了,他在我的影子里也越来越小了,他陪我的日子却越来越多,越来越长了……
这天傍晚,晚霞红彤彤的,把我全身,甚至我的影子都照得金光灿灿,晚霞把我影子拉得好长,好长……男人的影子越来越小,安祥温暖地躺在我的树下,他没有说话,无声无息,也许,他见我长粗长高,他放心了,他要到另一个地方找他的爱人去了……我在这个瞬间突然明白了,我落下我用我青黄共接的叶子铸就的悲伤和苍桑的泪,把他的身体覆盖在我的树下……
我看见人们来到我的树下,我不知道该怎么才能挽留下他,我想用我的枝,我的叶,我的树杆档住那些人,问我的树荫困住他,可我无能为力,我能做什么呢?我只有将我的影子交给天边的太阳,交给时间,拜托它们把我的影子拉得长一点,再长一点,求他们庇护和保佑男人到他该去的地方……
男人被人们抬走了……
当我自己站在南山一棵树下,杜撰这个人和树的故事时,夕阳西下,听着山风和鸟鸣,我坐在重庆南山的这一棵树下,心想,在这个世界上,每个城市都应当有许多这样的树,每个人都应有一棵关系亲密的树。至少一棵。我们要在大自然里,找到自己的亲属,找到自己的根和床……
望着山城重庆美妙的夜景之际我构思并修改,然后在重庆邮电大学宾馆,进一步完善这个杜撰的凄美爱情故事,并企图用文字记录下来之际,山城重庆的灯已在两江两岸亮了起来,与天上的繁星点点连成一片,我有种幻觉,不知何处是天,何处是地,何处是人间……
这样畅想着,一棵树又跑到我脑海里,与此同时,我却想起了中央电视台在《经典永流传》中,时适连线远在新加坡88岁高龄的钢琴家巫漪丽,两度演奏《梁山泊与祝英台》的画面……
老人一个音符一个音符敲出来,59年用心用情用人生敲出的优雅,那经典的传统故事经她的弹奏和诠释,我的眼中汇成了一幅中华经典文化贴心绘出的美妙画面……
重庆南山一棵树与《梁山泊与祝英台》的画面重叠在一起,树与树根连在一起,叶与叶亲吻在一起,蝴蝶在树叶间翩翩起舞……
这样的画面,令我想到了唐朝诗人白居易在《长恨歌》中的诗句: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……
树,蝶,为爱尚且如此,那我们人呢?
一棵树,重庆南山的这棵黄角树,我站在树下构思并杜撰的这个故事,让我在幻想中就助这棵黄角树,看到山城重庆,看到长江,看到嘉陵江,看到南山,站在南山半山腰上的这棵黄角树,看到山城重庆白天的真容,看到山城重庆美丽而辉煌的夜景。它们温情伴着岁月,柔软伴着时光,一点一点刻进重庆的骨子里,血肉中,流淌在血脉中……今天,也感动了我,温暖了我的心房。我相信,这并非仅仅是热情,还有岁月,年深日久,成了生活的部分……
为此,我看着重庆南山这一棵树,思绪万千,浮想联翩。我想到陆羽在《茶经》中对茶树的描述:南方有嘉木,北方有相思。嘉木风可催,相思不可断。还想到“相思树”的故事:
宋舍人韩凭,娶妻何氏,天姿国色。康王闻之大喜,便将何氏抢入宫中。韩凭为夺妻之恨发了几句怨言,被降罪下狱,继而又带罪去成西修青陵台。韩凭之妻何氏于是作《乌鹊歌》以明志:“南山有乌,北山张罗;乌鹊高飞,罗当奈何!乌鹊双飞,不乐凤凰;妾是庶民,不乐宋王。”不久何氏有向韩凭密传书信,信曰:“其雨淫淫,河大水深,日出当心。”不料此书落到了康王之手。康王以示左右官员,但都不解其义。谋士苏贺看了半天,突然悟出,向康王道:“其雨淫淫,是说无限悲伤,思念丈夫之甚。河大水深,是说她无法往来,以探望丈夫。日出当心,是说她将以死拒大王而殉丈夫。”康王大骇,若有所失,闷闷不乐。为防何氏自杀,命宫女严加看守。韩凭闻讯,无限悲愤,深知再无缘与妻子相见,便含恨自杀,何氏闻韩凭自尽,痛不欲生,暗将衣服腐蚀,伺机殉夫。
一日,康王携何氏游青陵台。何氏俯视台下,突然看到不远处韩凭新坟,泪如雨下,百感交集,悲痛欲绝,纵身投台自杀。随从官员和宫女无不惊骇,急忙阻拦,不料衣服因被腐蚀而不中手,可怜如花似玉般的何氏竟坠台身忘。康王至台下,见何氏身亡叹息不已,一步三回首,恋恋不舍。突然发现何氏衣带上有一行字,上写着:“王利其生,妾利其死,愿以尸骨赐凭借合葬。”其义是:大王你想让我活着供你享乐,而我却愿为丈夫殉节。我死后,请大王开恩,让我们夫妻合葬。康王看后大怒,下令分而葬之,使两墓相望,并嘲笑道:“寡人深知你们夫妻生前深爱不已,如胶似漆。死后若能两墓合在一起,寡人就不阻拦你们。”说罢悻悻而去。
第二天,两墓各生一棵梓树,十天竟合抱粗,根交于下,枝错于上。树上有对鸟,恒栖树上,晨夕不去,交颈悲鸣,声声感人。宋国人闻之皆道是韩凭夫妻精魂,无不伤心落泪,称其树为“相思树”,其鸟为“相思鸟”,“相思”之词便源于此。至今商丘青陵台尚在,歌谣犹存,其词曰:长相思,终难忘,声声呼唤在睢阳。青陵台下埋恩爱,相思树上话凄凉。棒打鸳鸯滔天罪,千秋万代骂混王!相思树的故事已流传两千余载,深入人心……
故,我杜撰了重庆南山一棵树的传奇。这棵树,已深植在我脑海里,种在我心中,我站在我身体中脑海里的这棵树上,看到重庆,山城,长江,嘉陵江,南山……当然,还有重庆的美食,重庆的人,甚至所有……
这就是我,南山一棵树的幻想。这棵树,给了我不一样的角度、高度、深度、湿度和温度。
四月的重庆南山,雨后篷勃生长的潮湿气味渗透在清晨的空气中,柔风带动花草树木摇曳的身姿,清脆悦耳的鸟鸣,唤来树影斑驳的朝阳和山城重庆新的一天,为我重读山城重庆打开了一道门还有无数窗:在这个平行世界下的多元生活中,伴随着山城重庆灯火的升降和我关于南山这一棵树的传奇幻想,我的心扉逐渐敞开,我想,我可能白说,白写,但你如来,不会白来,我一回头,这棵树,还在!难怪,重庆人自发观景赏灯观景,由来已久。“字水宵灯”便是山城夜景自古雅号,是指夜晚万家灯火,与江面波光相辉映,仿佛水天一色的景色。为清乾隆年间“巴渝十二景”之一。也正是在清朝朝乾隆年间,诗人王尔鉴便早有诗云:“高下渝州屋,参差傍石城。谁将万家炬,倒射一江明。浪卷光难掩,云流影自清。”故,今天写上此文,我期待着:
南山东冈四月时,物华撩我有新事。
含风嫩绿粼粼起,山城夜色袅袅垂……
我相信,山城重庆,天人合一,美美与共。
(2018/04/21日草记)